免费日韩成人,欧美日韩毛片,亚洲黄色的,久久国产日韩欧美,亚洲最大成人免费视频,国产不卡视频在线,国产又黄又大

網站首頁|關于我們|業務指南|審計成果|執業培訓|執業準則|法律法規|行業動態|文檔中心|疑難解答|人才招聘

位置:山東忠信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> 薈萃拾零

孫長江細說“真理”一文刊發幕后
【來自:大眾日報 點擊數:1268 更新:2008/5/19 10:06:50 】

        30年前的5月10日,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》發表,在全國掀起了一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。
      這場大討論為十一屆三中全會作了思想和輿論上的準備,澄清了思想是非、理論是非,駁倒了“兩個凡是”,實現了撥亂反正,吹響了思想解放的號角,從而揭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序幕。
        1978年5月10日,由中央黨校主辦的《理論動態》發表了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》一文,第二天《光明日報》以特約評論員署名全文發表,新華社發了通稿。5月12日,《人民日報》、《解放軍報》全文轉載,此后,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的黨報、黨刊競相轉載,從而在全國掀起了一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。
      當年在中央黨校直接參與撰寫、修改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》一文的孫長江,如今已是75歲的古稀老人。回首“真理”回歸的歲月,孫長江感慨萬千地說:一切仍歷歷在目,仿佛就在昨天。
      創辦《理論動態》
      胡耀邦到中央黨校后不久,就找吳江談話說,黨校也需要有自己的刊物,沒有一個陣地不行,提出要創辦一個“理論性的刊物”。
      1977年4月間,由毛著編輯委員會編纂的《毛澤東選集》第五卷出版發行。5月1日,華國鋒在《人民日報》發表了為《毛選》第五卷出版而作的署名文章《把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進行到底》,文章指出:“文化大革命”結束后,“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”的主要任務仍然是抓“黨內走資派”,“繼續革命”就是“繼續反右”等等。該文發表后,全黨組織學習,中央黨校自然也不例外。
      7月12日,胡耀邦召集中央黨校各教研室的部分同志座談。理論研究室主任吳江在會上發言,他講了三點意見:一是不能將“文革的重點是整走資派”這一提法擴大為“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的重要對象是整走資派”;二是“繼續革命”的任務包括經濟基礎方面的革新和技術革命,即生產力方面的革命;三是有人認為“不斷革命”就是“不斷反右”,這不是毛澤東思想,毛主席說“既要反對左,也要反對右”。
      當天晚上,胡耀邦就找吳江談話說:“我們的刊物可以辦了,你將今天的發言整理成一篇短文,字數不超過五千,明天交稿,作為創刊號的文章發表。刊物的名稱我已經想好了,就叫《理論動態》吧!每五天出一期,一期只登一篇文章。”
      就這樣,《理論動態》創刊號于1977年7月15日作為粉碎“四人幫”后的黨內第一個理論刊物出版。創刊號所刊登的就是吳江同志撰寫的《繼續革命問題的探討》,發行范圍是中央和中央各部委以及各省市負責人,中央黨校學員人手一冊。
      為了辦好《理論動態》,胡耀邦讓吳江組織了一個班子,在理論研究室成立三個組即:理論組、動態組、外文資料組。孫長江是理論組組長,《理論動態》的編輯主要由動態組負責。孫長江說,胡耀邦對這份刊物寄予厚望,他經常是親自定調子、出題目,并親自修改定稿,為刊物“找米下鍋”。
      起草初稿
      孫長江說,當時他在理論組。一天,吳江主任對他說,耀邦最近有個講話,講到研究黨史要堅守兩個原則:一是要準確完整地運用馬列主義、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;二是要以實踐為檢驗真理、辨別一切是非的標準,包括路線是非在內。黨史研究室的同志寫了個東西,耀邦不滿意,黨校有的學員也有誤解,認為檢驗真理一個要看實踐,一個要看毛澤東思想。孫長江聽了說:“這個不行,容易出問題,如果實踐與毛澤東思想發生矛盾怎么辦呢?”
      吳江與孫長江就這個問題談了很久,兩個人取得了一個共識就是:檢驗真理不能有兩個標準,只能有一個標準。最后他們商定,由孫長江起草寫一篇文章,題目就叫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》。
      就在孫長江在家中起草文章的時候,正巧遇到人民大學的一個老同事來串門,她看到孫長江在家中撰寫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》這篇文章,就把這個事情告訴了《光明日報》的總編輯楊西光(這個同志是楊西光的老部下)。后來,她再次見到孫長江時說:“我告訴《光明日報》的楊西光了,你在起草一個真理標準的文章。”
      文章寫了個初稿,大約有6000多字,孫長江交給了吳江,吳江看了后感覺不是十分滿意。這個文章的初稿孫長江也給同事孟凡(資料組組長)、王聚武(動態組組長)、沈寶祥(時任動態組成員)看過。
      集體智慧
      楊西光當時正在中央黨校復校后的第一期高中級干部讀書班學習。聽了胡耀邦同志的一個講話,他很受啟發,就安排報社找一找有沒有“關于真理標準”的稿子。此前,報社的同志已經向南京大學的講師胡福明約了一篇“關于真理標準”的稿子,正準備安排在《光明日報》哲學版。楊西光看了后,要求將該文從哲學版上撤下來,準備作為重點文章另發。他認為文章還需要進一步修改,恰在這時他得知中央黨校的孫長江也在撰寫這篇文章。于是就安排秘書陶凱聯系孫長江,陶凱把電話打到黨校對孫長江說:“有篇文章,西光同志想請你幫忙看一下,《光明日報》準備發表。”
      其后,《光明日報》的編輯王強華同志就將報社修改過多次的《實踐是檢驗一切真理的標準》文章小樣送到孫長江的家中。
      孫長江仔細看了胡福明寫的文章,感覺哲理性不強,他又把文章給同事沈寶祥看了,沈認為這個題目不好,“一切真理”在邏輯上不通。在修改過程中,他又與《光明日報》的同志在一起討論了幾次。這時,楊西光又找到吳江,說了這篇稿子的情況,他對吳江說,想請孫長江同志修改后先在《理論動態》發一下,并且說他已經請示了耀邦。
      吳江這才知道孫長江正在修改《光明日報》送來的稿子,他對孫長江說:“作者能寫出這個題目還是有點勇氣的!”然后又說:“你看看,盡量把你寫的和這篇文章捏在一起,保留好的東西,題目還用我們原來的。”
      就這樣,孫長江根據吳江的要求繼續修改這篇文章,為了更好地完成任務,他還特意找來了自己的學生和朋友——北京大學哲學系的王貴秀、張顯揚、董新民,對他們說:“你們是搞理論的,請你們一塊來商量商量。”他們三人都是人民大學哲學系畢業的,與孫長江有師生之誼,于是三個人就跑到孫長江的家中一塊討論這篇文章。
      幾個人在一起討論了好多次,在討論中大家暢所欲言,各抒己見,有時會為一個問題而爭執起來。他們討論文章,孫長江的愛人孫偉就下廚做菜,討論結束后幾個人小酌一番,又邊吃邊討論。如今,已經退休的中央黨校教授王貴秀,回憶起這段往事仍然記憶猶新。
      提及文章的撰寫和修改過程,孫長江說:文章中的“唯一”二字非常重要。這也是他與吳江同志共同的觀點,吳江認為“唯一”二字采自列寧。
      孫長江將改完的稿子交給吳江,吳江又對稿子稍作修改,并于4月27日簽署了處理意見:孟凡同志:請即排印15份,送胡、楊、作者各一份(航空發出),五月十日那期用。吳江四月二十七日。
      其后,《理論動態》的同志又將此稿打出清樣讓耀邦同志審閱了兩次。1978年5月8日送到印刷廠正式印刷。
      受人指責
      1978年5月10日,《理論動態》第60期全文刊發了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》。
      第二天,《光明日報》以“特約評論員”的署名發表。“特約評論員”的署名是胡耀邦同志的要求。這是胡耀邦同志的一個創造。這個署名的使用有一個過程。最初提出這個署名,是《人民日報》要發表《理論動態》的一篇文章,來電話問怎么署名。“動態組”的同志請示胡耀邦,胡耀邦說“報紙發文章,寫評論,有些問題大家都可以評論嘛!報紙要走群眾路線嘛!我們可以參加評論嘛!我們也可以當特約評論員嘛!”秘書陳維仁把耀邦同志這個意見電話告知了《人民日報》。此后《人民日報》、《光明日報》發表《理論動態》文章時均使用“特約評論員”這個署名。“真理”一文以特約評論員之名在《光明日報》刊出,意味著胡耀邦同志對這篇文章承擔著全部的政治責任。
      《光明日報》以“特約評論員”的署名發表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》的第二天,《人民日報》、《解放軍報》全文轉載。就在《人民日報》轉發“真理”一文的當天晚上,即5月12日晚,《毛澤東選集》第五卷編輯辦公室(簡稱“毛辦”)的吳冷西就打電話給《人民日報》總編輯胡績偉,提出嚴厲的指責,說這篇文章是“砍旗”、“犯了方向性錯誤”、“政治上問題很大、很壞很壞”等等。
      緊接著,主管意識形態的領導人汪東興在6月15日召開的中央宣傳部和中央直屬新聞單位負責人緊急會議上,又對“真理”一文進行了嚴厲的批判。他指責“特約評論員”說:“特約,是誰嘛?不知道,這些‘特約評論員’有問題”。他特別對《人民日報》施加壓力,說《人民日報》“沒有黨性”、“沒把好關”。
      歷史的潮流總是滾滾向前,冰雪畢竟擋不住春天的腳步。“真理”一文發表后,全國各大報紙爭相轉載,一場轟轟烈烈的大討論由此而展開。
      再寫姊妹篇
      孫長江說,“真理”一文之所以產生這么大的反響,“功勞”應在吳冷西,要不是他批評也不會產生這么大的影響。就在吳冷西打電話指責《人民日報》總編輯胡績偉的第二天,胡績偉就給孫長江打電話說:“吳冷西打電話嚴厲批評我了”,同時他也打電話告知了吳江。聽了胡績偉所說的情況,孫長江意識到事態的嚴重,當晚他就匆忙跑到吳江家里商量對策。他對吳江說:“我們趕緊寫文章批駁吳冷西的意見,不然等我們被打倒后就沒有發言權了。”吳江同意孫長江的觀點說:“趕緊弄!”于是,在吳江同志的主持下,孫長江很快寫就了《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》一文的初稿,吳江在初稿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撰寫和修改,定稿后送給胡耀邦,胡耀邦看了之后,讓秘書張耀光回了個電話:“三個月以后再說”,意思是讓冷一冷再說。從這個細節看出來,耀邦同志面對的壓力很大,孫長江說,這種壓力主要是來自汪東興和華國鋒。
      看到文章發表的機會不大了,吳江索性放開手又將稿子作了三次修改。恰在這時,《解放軍報》的副總編姚遠方到吳江家里做客,他與吳江同志是延安魯藝的同學。與此同時,正趕上《解放軍報》6月2日發表了《鄧副主席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》全文,并且還特意在報眼位置刊登了講話內容的摘要:馬列主義、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則,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違背,這是毫無疑義的,但是一定要和實際相結合,要分析研究實際情況,解決實際問題,按照實際情況決定工作方針,這是一切共產黨員必須牢牢記住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、工作方法。實事求是,是毛澤東思想的出發點、根本點。這是唯物主義。
      過了幾天,姚遠方就告訴吳江說:“華楠總編輯說文章可以用,文章的思想內容與鄧小平講話的精神是一致的。”文章出來清樣后,吳江提醒姚遠方說:“是否請羅瑞卿總長看看。”
      于是,《解放軍報》又將稿子轉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羅瑞卿,羅看后提出了兩條意見:一是把《實踐論》的思想多引一點;二是把鄧小平報告的內容再加一點。
      文章發表之前,吳江同志用檢討的口氣向胡耀邦匯報說:“我們沒有請示您,把這篇文章送到了《解放軍報》,《解放軍報》說要刊發。”胡耀邦說:“我知道了,羅總長已與我通電話了。”
      《解放軍報》在發表該文時接受了吳江建議,不用個人署名,以《解放軍報》特約評論員的名義發表。
      6月24日,《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》在《解放軍報》以《解放軍報》特約評論員的署名全文發表。全文17000字,在《解放軍報》占用了第一版的大半個版,第二版的整版,第三版的一部分。這也是《解放軍報》第一次用《解放軍報》特約評論員的名義發表文章。當天《人民日報》、《光明日報》均以同樣的署名全文發表。
      孫長江說,這篇文章是“真理”一文的姊妹篇,其影響力甚至比第一篇文章還要大。鄧小平同志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是對“真理”標準討論的有力支持和推動,同時也促使了第二篇文章即《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》以更高的水平寫成和刊發。關于第二篇文章的歷史貢獻,沈寶祥教授在《胡耀邦與真理標準討論》一書中援引原《人民日報》社長李莊同志的話說:“這篇文章引起轟動效應,相當徹底地解開了絕大多數懷疑論者和不理解者的思想疙瘩,令‘凡是’論者不能應戰。”
      無怨無悔
      孫長江在中央黨校一直工作了五年,1983年夏天,他被調到首都師范大學繼續從事教學生涯直至離休。真理標準討論為十一屆三中全會作了思想和輿論上的準備,澄清了思想是非、理論是非,駁倒了“兩個凡是”,實現了撥亂反正,吹響了思想解放的號角,從而揭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序幕。
      三十年歲月滄桑,三十年真理永存。當年的“真理”戰士們有的已經作古,健在的也都已年逾古稀,他們的“帶頭大哥”——中央黨校原理論研究室主任吳江如今已是91歲高齡的耄耋老人。孫長江說,由于年齡原因,他們已不能經常見面,但還時常互致電話問候。談起“真理”與“兩個凡是”那場斗爭,孫長江說,自己有幸成為了這個重大歷史事件的參與者和見證者,時代總是向前發展的,改革開放的歷史潮流和今天我們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再一次證明: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。看著眼前這位年過古稀,卻依然個性張揚的思想者,我不禁想起一句歌詞:你是英雄,就注定無怨無悔!
      (作者單位:中共中央黨校)
      ■相關鏈接
      從哲學之路到理論戰士
      □程冠軍

      身材魁梧的孫長江看上去很像一個北方大漢,其實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南方人。1933年1月15日孫長江生于福建廈門,5歲那年,由于家庭的變故,他一個人跟隨母親到泉州生活。母親是個小學教員,靠微薄的薪水養家并供孫長江讀完了小學和初中,1949年9月正在讀高中二年級的孫長江報名參加了解放軍,跟隨部隊到福建永安剿匪。1952年,他從部隊被選調為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班歷史系。談到自己所學的歷史專業,孫長江說,他自幼就不喜歡數學,同時也不喜歡外語,于是就挑選了一個不學外語和數理化的中國史專業。
      青年時代的孫長江就善于獨立思考而且思想解放,1955年他的大學畢業論文就是《論譚嗣同》。畢業后,他被留校任教,主要從事中國哲學史教學和研究。“文革”期間,他被下放到江西省余江縣勞動。
      1973年,孫長江回到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工作。1974年,他被調到了國務院科教組(教育部的前身),在《教育革命通訊》(《人民教育》的前身)當了一名編輯。當時科教組的負責人是周恩來的秘書李琦,編輯部負責人是龔育之。
      在科教組工作期間,他與著名哲學家馮友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。當時,毛澤東提出要找一個搞馬列主義的中青年學者給馮友蘭當助手,協助馮編寫《中國哲學史》,這時,與孫長江要好的北京大學哲學系主任湯一介列了一個名單,孫長江名列其中。當組織找他談話時,他表示不愿意去,因為他考慮到馮友蘭是哲學權威,自己怕難以勝任。最后,只好定下來每周去馮的家中兩次。
      孫長江說,在他的印象中,馮友蘭留著長長的胡子,是一個很有大家風范的學者。接觸了一兩次,馮友蘭就開始喜歡上了他這個有個性的青年助手。
      那時的馮友蘭被當做資產階級的白旗,正在寫檢討,有一次他把寫好的檢討讓孫長江提意見,孫長江看了檢討中有這樣一句話“我是全國最大的一個尊孔派”,他就對馮友蘭說:“不要這樣寫,您怎么能這樣說呢?還有比您更大的呢?”馮友蘭認為孫長江說得有道理,于是就接受建議將這句話改為“像我這樣一個尊孔派”。
      孫長江說,在給馮當助手之前,他作為一個“革命”青年,竟然經常與湯一介一起在報上發表文章批判馮友蘭的觀點,為了使文章有力度,還時常生搬硬套一些馬列理論,現在想來真是十分滑稽。他說,馮友蘭是中國真正的哲學家,與馮友蘭的這段交往,使他獲益匪淺。
      1977年4月胡耀邦同志任中央黨校副校長,主持黨校工作。胡耀邦到任后,首先開展了兩項重要工作:一是組織揭批“四人幫”;二是組建黨校的行政機構和各教研室。這時,在中央黨校一直出于賦閑狀態的吳江,進入了胡耀邦的視野,在組建教研室時被任命為理論研究主任。
      1978年初,吳江找孫長江談話,提出要調他到中央黨校。因為吳江既是孫長江的老師又是老上級,孫長江便欣然同意去了中央黨校——這塊黨的重要的思想理論陣地。正是這一次選擇,使得他由哲學之路走上了理論之路,成為了思想解放運動中的一名戰士。

上一篇文章: 海州之謎
下一篇文章: 我們向巴菲特學什么?
濟南公司地址: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英雄山路84號魯潤名商廣場B-802 郵編:250001
棗莊公司地址:山東省棗莊市新城嘉匯大廈4樓C區 郵編:277800 傳真:0632-3185579 監督電話:0632-3122388
業務聯系電話:基建審計一部:0632-3353859   基建審計二部:0632-3686168  
審計查證一部 、驗資部:0632-3129168   審計查證二部:0632-3188076 
招標代理:0632-3155626   資產評估部:0632-3128859   財務部:0632-3188056  
策劃發展部:0632-3155676  辦公室:0632-3185579
版權所有@2005-2025 山東忠信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
技術支持:西橋網絡 魯ICP備06039232號 總計訪問:3164192 今天:1009 昨天:1863